點我閱讀全文——共443字
下載「就是教不落Android專屬APP」
之前曾經有人開發過一款 Chrome 套件只要打開新分頁就會有正妹照,不過後來因為版權問題就 GG 了,除了欣賞正妹照之外,欣賞世界各地美景及攝影作品也是一種享受,Pinterest 與國家地理雜誌還有攝影分享社群 500px 合作,推出了一款 Google 擴充套件《Pinterest Tab》,當你開啟瀏覽器的新分頁時,就會顯示一張攝影作品,每次都會顯示不同的,或許在這工作忙碌的時代,你沒辦法到處走走,但你可以多看看世界的美麗。
Chrome 應用商店:請點我
進入 Chrome 應用商店後,點擊右上角的「免費」進行安裝。
你可以選擇你想要看的類別,可以複選。
然後再來只要開啟新分頁就都會有不一樣的圖片,上面也會顯示目前的時間。
如果想要多看一些照片,也不用開開關關,直接右上角按重新整理就可以囉,快去看看世界之美吧。
Google 不斷的針對「安全性」這一塊加強,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來自使用者自己本身的問題造成惡意程式的入侵取得你的重要資料,現在最常見之一就是瀏覽器的惡意程式,因此 Google 為了讓使用者可以更安全的上網,也針對 Chrome 瀏覽器推出惡意軟體移除工具 Software removal tool,目前還是 beta 版,但為了自己上網的安全,建議還是下載進行掃描確認,畢竟安全性不是嘴巴說了算。
進入網頁後就可以直接點擊「Download now」下載。
下載時的畫面,會順便顯示使用方式,不過這相當的簡單,基本上不用懂英文,也不用懂技術。
下載完成執行就會自動掃描,直接顯示結果告訴你,如果沒有惡意程式就會說沒找到任何有問題的東西,如果有的話就會幫你清除。
接下來也會建議你重設瀏覽器設定,不過沒檢查出問題的話,就不需要重設囉。
每次看資料碰到不懂的名詞,我會上維基百科 Wikipedia 搜尋,它會列出由來、歷史、演變相關內容,是除了 Google 以外 ,我們最常吸取知識的來源之一。光看 Wikipedia 落落長一堆文字,有時感到枯燥了點,要是能邊讀邊看影片,更能感受資訊與影音融合的鮮明活力。要讓維基百科與 Youtube 影片相互搭配合作,目前就屬安裝於 Chrome 的擴充工具 《Wibe》辦得到。
Chrome 應用商店:請點我
我到英文版 《Wikipedia》查 〈Red Panda〉,發現牠原來不是我以為的浣熊,這一查才知道誤會可大,人家叫「小貓熊」啦。裝了 Wibe 之後,整個維基百科嵌入 Youtube 畫面,點一段來看小貓熊主題影片,看得我目不轉睛,牠實在太可愛,我忍不住按下一段接著看下去。
除了最上面有加入 Youtube 相關影片,往底下看有紅色箭頭播放鍵,都能點開來看,即使有時影片並不完全吻合標題,但我們總會忘記這小小不完美,還是繼續看下去,看得津津有味。
若你想用中文版維基百科查「小貓熊」,Wibe 顯示出來的影片竟然跟名稱完全風馬牛不相干,不論查哪一個,結果都是奇怪的影片,這才知道 Wibe 不支援中文,實在可惜。
不管如何,Wibe 讓維基百科查起來更有趣,查旅遊景點資料尤其最有幫助,光看文字無法滿足你求知慾望,Wibe 把相關影片列在下面供你自由點播,按一下 Wibe 工具列,Stick Tabs,在維基百科的影片會一直放在最上面,無礙你往下繼續閱讀資料,有了影音搭配,百科查起來很有看頭。 我一路從斯洛維尼亞、京都,查到金字塔、卡通、冰桶挑戰,每查一次,就忘記時間的鐘,因為看影片看得太入神了,發現在維基百科查資料變得太有趣了,真的讓 人增廣見聞,大開眼界了。
能夠在網路上聊天的管道愈來愈多,不論是透過通訊軟體、Facebook 或是 Google+ 等,都是大家常用且熟知的方法,不過 Google+ 的 Hangouts 較少人使用(但其實有相當的族群),但 Hangouts 有個優勢就是視訊聊天,且支援多人,最近 Hangouts 推出了全新的 Google Chrome APP,也就是結合了應用服務啟動器,因此可以單獨運作 Hangouts,而呈現方式也像在 Android 手機上的 Facebook Messager 汽泡球一樣,聊天變的更加的方便。
舊版的 Hangouts APP 可能有些人也有安裝,照理說應該會自動更新至新的這一版,
新的 Hangouts Chrome APP:請點我
安裝很簡單,按一下免費再新增就可以了。
然後就會出現 Hangouts 已加入到新版 Chrome 應用程式啟動器,意思就是他可以獨立開啟。
如果你在 Windows 工作列上有啟動器的按鍵,就可以從那開啟,或是你從新分頁的應用服務裡開啟。
真的找不到的話,就回到安裝網址,也能啟動應用程式。
啟動後在側邊就會出現汽泡球,按一下就會跳出聊天視窗,而你正在聊天的視窗也可以縮成一個個汽泡球,方便你隨時點開繼續。
跟隨著 Chrome 啟動器的 APP,都是可以獨立運作的,所以我們也可以在桌面直接點擊汽泡球聊天,都是沒有問題的,雖然 Hangouts 用的人不多,但大家別忘了 Hangouts 的視訊聊天,還是很好用的,可以多多利用哦。
當我們看到不錯的文章想收藏起來,一般會用書籤工具記錄。那圖片呢? 這時很多人會跳出來說,就 Pinterest 囉,也有人舉手說,We heart it 也是圖片書籤的好物。當然還有許多小工具,替圖片狂份子收集成自己看了就開心的牆。強調視覺先決的應用服務多不勝枚舉,有的規模大、名聲響,卻不見得獲得最多青睞,默默無聞的小牌服務有可能也會默默離開,就這樣每個人各自擁護不同圖片書籤網站,直到你下一次遇到更好的服務,而我就遇見了 Niice ,很自然向它靠過去,渾身散發簡約清爽氣質,叫人情不自禁回頭看,到底它有何魅力?
我常在社群網站與大家分享新奇、有趣的圖片,更多是自己看了就心喜的設計資訊,於是不少人問我,都上哪去找這些好看的圖片,我只是淡淡地笑著說 (敲鍵盤),我是愛逛各大設計網站的蒐圖狂,只要看了有 Fu ,我會訂閱後每天不定時到 Feedly 看看。
偶然看到一位設計師在部落格分享《Niice》,看他字裡行間表達對 Niice 的喜歡,我想不妨進去看看。《Niice》最主要有一個安裝於 Chrome 套件工具,只要你看到美圖想收下,按圖示後,底下會出現一條黑色半透明條塊,你用滑鼠按住圖片拖曳到長條中,就完成蒐圖的動作。
打開其中一個我收集的 Moodborad 心情蒐圖版,Niice提供單張圖片編輯文字、複製至另一圖輯,還有移動、放大功能,你可以自由挪來挪去,調大調小,讓整個版成了你的剪貼簿。
Niice 免費試用自訂五個主題蒐圖版,若要更多,就得付費升級,很多人看到這兒,大概會感到興趣缺缺,轉身靠向 Pinterest,人家可沒分類限量這回事。我也跟大家一樣有這樣疑問,幾乎要轉頭就走,但瞥見 Niice 上面工具列有 Export 匯出功能,忍不住點進去看。你收集的圖片集可以下載成一張圖,還能供列印,甚至打包成 Zip 壓縮檔。哇! 這可有意思了。
想像你要是從事室內裝潢設計,客戶提出心目中家居風格,你開始蒐集圖片,或業主自己上網找資料,彼此把抽象想法化為具體圖像,是不是用 Niice 的工具,更能加強溝通瞭解。
要付費買服務,而且還是書籤網站,可能就個人而言,並沒有多大吸引力,但如有重度使用蒐圖的視覺設計團隊來說,Niice 有個群組功能,一次年繳 180 美元 (相當台幣 5400元),讓五位成員彼此分享圖庫,還支援 Dropbox 存取,金額換算成一位成員每個月花不到一杯星巴克咖啡的錢,要是我當老闆,一定可以捨得花。(豈不是廢話嗎?)
Niice 除了讓你方便好蒐圖,還有不少精彩設計美圖可欣賞,好看就放入自己的 Moodboard,透過 Invite & Share 選項,跟大家分享你的收集,或透過 Mail 方式,邀朋友加入蒐圖圈子,激發創意靈感,豐富視覺享受,把圖片書籤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分享使用,看著看著你我皆陶醉其中了。
我們瀏覽國外網頁最煩惱的一件事,就是看不懂內容,因為沒有英文翻譯,看著網站全都是外國文,只好看圖來猜猜看文章。尤其上網查旅行資料,碰到沒英文版語言轉換功能,只能悻悻然離開,多麼掃興。今天聽說 Google Translate 推網頁翻譯機,馬上來嘗試一下。打開網頁,把一小段歌詞用滑鼠框住,出現 Google Translate 小圖示,按一下翻譯出現了。
多國語言翻譯神器 Google Translate 最新練成一招,安裝這套 Chrome 擴充工具,看到外文只要用滑鼠框起來,可即時翻成中文。有沒有這麼厲害? 昨天看到日本搖滾天團 Mr.Children 即將出新歌,歌詞看不懂,有點小沮喪。
Chrome Web Store下載:請點我
囧~ 還是看不太懂。但總比看到無字天書一樣的日文,翻譯算不無小補。
再試法文網頁,同樣把一段文字框起來,翻出來的結果,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畢竟人家是機器嘛,免費的你就加減用。
你可千萬別框起一大段外文,Google Translate 可是不會你,就一次一小段給它翻,才消化得了。
如你正在學外語,Google Translate 真人發聲功能,有助你看懂也助你學習之力,邊看邊唸蠻有意思。
原始文章連結:http://julia00.blogspot.tw/2014/10/chrome-google-translate.html
阿湯每次要旅遊前,總是會去找一些相關的資料,特別是交通的部份,不過有很多介紹旅遊的網站,不知道為什麼都要鎖右鍵,這樣我找到資料是要怎麼複製交通呢?雖然可以關閉瀏覽器的 javascript 來搞定這問題,不過實在挺麻煩的,Google Chrome 擴充套件《Allow Copy》可以讓我們不停用 javascript 的情況下破除右鍵鎖定,只要按一下,就可以順利在鎖住的網站上使用右鍵、選取內容等動作,還我們方便的瀏覽環境。
Chrome 應用商店:請點我
進入 Chrome 應用商店後,點擊右上角的「免費」進行安裝。
安裝完後右上角就會多一個文件綠色勾勾的圖示,之後只要遇到網頁鎖右鍵的,只要按一下就可以破除。
當你按一下圖示後,如果右上角有顯示個半透明的圖示,那就表示有破解成功,沒意外應該就可以右鍵跟選取內容囉,如果你真的遇到網站失效的話,也可以再回報給作者,應該就會再下次改版加入囉。
我們與老外同事文書往來,東方人比較欠缺自信的部分,在於用英文正確表達想法,撇開你不懂的字彙,你要順利送出一封拼字不出錯、文法不搞笑的信,你要找誰求助?自助不求人的工具來囉! 想到到現在有人還貼到 Word 幫忙檢查拼字,我真的快昏倒,線上工具功能越漸強大,大到你只要一貼上去,自動幫你檢查錯誤的地方,甚至還會提出良心的建議,實在揪感心。
趕快請出兩位英文小老師出場,它們分文不取,請免費享用。第一位 Grammarly 名字就取得讓人一眼就知道它在幹什麼的,記得以前碰到它,還沒現在這麼大方,讓人免費試用。如今你一進入它們家網頁,看到 Get Grammarly It's free,就知道不用猶豫,馬上安裝。
下載網址::請點我
安裝 Chrome 套件,你會看到 Grammarly 加碼大方送你一個安裝於 Microsoft Word 和 Outlook 的套件,會讓文書處理更如虎添翼,別以為在 Word 有拼字檢查就很厲害,看了 Grammarly 影片,你會恍然大悟,原來那樣不算什麼。出動安裝於 Word 的 Grammarly,反而能檢查出許多細節,拼字不用說,還有文法、標點符號。
如果我們在臉書、推特上打一段英文,如有拼字出錯,Grammarly 會在右下角列出錯誤,點選來看 Grammarly 要你修正的地方,紅色畫線處就是拼字錯誤,綠色為正確用字,按一下綠色,整段就修好。
在 Gmail 寫信也是相同道理,如有拼字出錯,按一下紅色圓圈,由 Grammarly 分析錯誤的地方,回到 Mail 原文,通通修正完畢。
但免費版 Grammarly 頂多讓你在網頁檢查拼字,但到底字用得對不對,這就是 Grammarly 不能說的秘密,得由你付費才能知道答案,畢竟人家靠大家支持,才能繼續開發下去,你不可能什麼好處都享盡。
你可以在單字點兩下,Grammarly 會列出同義字,你能邊寫邊學點其他用法,至於在這地方字你用得對不對,還是得付費升級才會知道。
另一位小老師 Ginger,我認識它比較久,功能不會遜於 Grammarly,拼字檢查不用說,一樣嚇嚇叫。只要字一打錯,在輸入欄右側出現 Ginger 符號,你可跳出到瀏覽器小視窗檢查,或直接點選打勾做修正。
【Chrome 擴充套件安裝】
下載網址:請點我
Ginger 在 Chrome 能辦到的事不只檢查錯字,還能做翻譯、查字典、列同義詞和字彙學習,功能豐富不亞於 Google Translate。打開 Phrase of the Day,還能學學新詞新意,還有英文練習區 Personal Trainer,測驗英文理解力,還有自訂字彙清單,讓某些你常用的特殊用詞不會被當作錯誤拼法。
Ginger 和 Grammarly 兩位小老師各有千秋,身懷英文各項絕技,能幫你在英文寫作更加精進。像我打字一不小心拼錯,要是它們不出手相助,恐怕寫出去要被別人笑。你若問我要找哪一位當你的英文小老師,我平心而論,Ginger 有換句話說看看 Rephrase 的功能,還蠻有意思的,能就你句型用法,提出幾種相似說法,只要按右下角羽毛圖案,Ginger 會顯示幾種不同字句,你可以順便學學換句話說。加上有行動版 APP 支援 Android 和 iOS 版手機,Ginger 顯然萬事俱備,只等你來用了。兩者在同時在瀏覽器安裝,難免會有混淆、衝突,建議試用後再決定你要哪一位小老師留下。
原始文章連結:http://julia00.blogspot.tw/2014/12/grammarly-ginger.html
Google Chrome 目前差不多是最多人使用的瀏覽器,連阿湯的主力也是使用他,不論是電腦或是手機都是,儘管不少人對於 Chrome 耗的資源抱怨連連,但也不得不說,光是同步這功能就很好用,雖然其它瀏覽器也漸漸的加入同步功能,不過阿湯已經使用習慣,不想要更換,既然瀏覽器是自己天天看、天天用,那麼也就會有人想要打造自己的 Chrome 主題,不論是顏色或背景都想要自己選擇,其實並不難,只要透過 Chrome 官方推出的「我的 Chrome 主題」套件就可以快速製作。
Chrome 應用商店:請點我
進入 Chrome 應用商店後,點擊右上角的「免費」進行安裝。
安裝完成後在分頁裡就會看到多一個「我的 Chrome 主題」。
製作步驟很簡單,只有三個,點擊「開始製作主題」往下來進行吧。
第一步是先選擇要使用的背景圖片,圖片主要是顯示在新分頁裡,一般網頁是不受影響的,解析度不一定要很大,可以小圖自行移動位置。
例如阿湯簡單一點使用一張風景照,上傳後還可以調整位置、圖片效果,或是再匯入其它圖片。
我們也可以在下方切換為預覽模式,即時查看自己製作的主題長什麼樣子。
圖片主要是一些基本的濾鏡效果可以選擇。
另外可以設定的顏色包括分頁工具列、分頁顏色及最外框。
小可惜的一點是,顏色只有固定的一些選項,沒辦法自訂選擇顏色。
分頁未選擇時的顏色也可以自訂。
最後則是外框顏色,選擇完畢就可以進入最後製作的步驟了。
製作完成後可以輸入自己的設定的主題名稱,然後再點擊「製作我的主題!」。
最後直接點擊安裝我的主題,就會下載,然後安裝就可以了,然後就會替換成你製作的主題。
阿湯隨手製作的長這樣,給大家參考。
如果想要換為預設主題,只要在設定裡,點擊「重設為預設主題」就可以囉。
大家在使用瀏覽器時不知道習慣如何?像阿湯自己電腦幾乎沒在關閉,所以瀏覽器通常會自己固定一些每天必去的網站在最前方,接下來每天就都會開一大堆,分頁區看起來就是密密麻麻,如果要切換分頁時,一時也不太找的到在哪裡,有時懶的找就再開新分頁,不過愈累積愈多愈難找,現在加裝了一款外掛 Tablight,可以搜尋目前開啟的分頁,要切換時只要大約知道分頁的網頁是什麼,直接搜尋就能切換,很適合瀏覽器分頁「重度」使用者。
Chrome 應用商店:請點我
進入 Chrome 應用商店後,點擊右上角的「免費」進行安裝。
然後請點擊「Change the shortcut」進入修改快速鍵。
在 Tablight 的 Open Search 修改啟用快速鍵,按一下欄位,然後就可以按你想要的組合鍵,就盡量選不和系統重疊,官方是建議可以用 Ctrl + O(Windows)、Command + O(Mac)。
阿湯的分頁很容易就開成這樣密密麻麻,說真的連圖示都看不到,根本不知道哪個是哪個....
按下快速鍵後就會出現 Tab Search 的搜尋框。
不論中英文都可以搜尋,直接搜尋分頁的網站名稱,就能找到符合關鍵字的分頁,點擊就可以直接切換過去,對一般人來說可能用不到這功能,不過分頁平常開一堆的朋友就可以試看看囉。
今天起得晚,下廚為自己準備一份豐盛的早午餐,吃完精神充沛,沒過多久,體內咖啡癮又犯了,用法式壓壺倒了一杯,好整以暇坐在書桌看著電腦,想寫點週六多雲時陰為心情添加色彩的文章,於是我想到開 Chrome 新分頁,能來點不一樣的風格。
我在 2013年介紹過 Exposure (部落格反璞歸真趨勢 (2) Exposure 視覺先決! 用照片說故事寫日記) 這款以影像為主的部落格平台,設計風格極為簡約洗鍊,一直為攝影迷最容易心動貼照片寫故事的地方。有陣子被 Maptia 這後起之秀吸引過去,差點就忘了 Exposure 可是它的前輩,再回去看,它依舊是一派淡淨優雅。
你要是跟我一樣很愛拍照,來這裡攝影先決的地方待著,猶如回到家自在的輕鬆愜意。
既然 Exposure 有來自世界各地攝影愛好者的照片,獨看看不如眾看看,開發一款 Chrome 擴充套件 《Exposure 》隨機展示攝影部落客的照片,在 Chrome Web Store 下載後,打開 Chrome 新分頁,每次會看到各種不同類型風格照片,按左下角 Shuffle 看下一張,看到喜歡的照片,按右下角 Enjoy 按個讚,鼓勵照片作者,想看到他更多作品,按 Enjoyed Stories,到 Exposure 好好欣賞。
Muzli 這一款同名擴充套件 《Muzli》於安裝後打開新分頁, 收集來自 Dribbble、Awwwards Winners、CSS Winner、Behance 等設計平台的熱門訊息,左側列出設計資源,如免費圖示下載的 Flaticon、The Noun Project,還有免費照片下載 Unsplash,以及設計類部落格如 Smashing Magazine、Speckyboy 等,為設計工作者補充靈感維他命最方便的方式。
就算我不是從事設計工作,我也愛看 Muzli 設計櫥窗,滿足我視覺享受。等等,Muzli 還有一個壓箱寶,看到左上角除了 Design 這分頁,還有 Tech 這個選項,Muzli 目前正在測試一項功能,從你的網頁瀏覽觀察喜好,推薦你可能會喜歡的文章內容,這可有趣了,我靜待 Muzli 會展示什麼新鮮事給我。
Muzli Tech 囊括了科技類主流文章的推播,如 Techcrunch、Mashable、The Nex Web、Wired、Product Hunt、Engadget 等,一邊吃著三明治,還等不及吃完,就打開電腦的朋友,可以把國外科技新聞頭條看過一遍,短時間吸收網路新知趣聞,是不錯的配餐選擇。
原始文章連結:http://julia00.blogspot.tw/2015/01/chrome-exposure-new-tab-muzli.html